晚鐘
是游客下山的小路
- Sep 17 Mon 2012 18:20
洛夫--《金龍禪寺》
- Sep 17 Mon 2012 18:20
瘂弦--《如歌的行板》
溫柔之必要
肯定之必要
- Sep 17 Mon 2012 18:17
許地山--《美的牢獄》
嬿求正在鏡台邊理她的晨妝,見她的丈夫從遠地回來,就把頭攏住,問道:「我所需要的你都給帶回來了沒有?」
「對不起!你雖是一個建築師,或泥水匠,能為你自己建築一座『美的牢獄』;我卻不是一個轉運者,不能為你搬運等等材料。」
- Sep 17 Mon 2012 18:15
余秋雨--《西湖夢》
西湖的文章實在做得太多了,做的人中又多歷代高手,再做下去連自己也覺得愚蠢。但是,雖經多次違避,最後筆頭一抖,還是寫下了這個俗不可耐的題目。也許是這汪湖水沉浸著某種歸結性的意義,我避不開它。
初識西湖,在一把劣質的摺扇上。那是一位到過杭州的長輩帶到鄉間來的。折扇上印著一幅西湖遊覽圖,與現今常見的遊覽圖不同,那上面清楚地畫著各種景緻,就像一個立體模型。圖中一一標明各種景緻的幽雅名稱,凌駕畫幅的總標題是“人間天堂”。鄉間兒童很少有圖畫可看,於是日日逼視,竟爛熟於心。年長之後真到了西湖,如游故地,熟門熟路地踏訪著一個陳舊的夢境。
- Sep 17 Mon 2012 18:12
余光中--《書齋·書災》
物以類聚,我的朋友大半也是書獃子。很少有朋友約我去戶外戀愛春天。大半的時間,我總是與書為伍。大半的時間,總是把自己關在六疊之上,四壁之中,制造氮氣,做白日夢。我的書齋,既不像華波爾(Horace Walpole)中世紀的哥德式城堡那麼豪華,也不像格勒布街(Grub Street)的閣樓那麼寒酸。我的藏書不多,也沒有統計,大約在一千冊左右。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花了那麼多錢買書,要查點什麼仍然不夠應付。有用的時候,往往發現某本書給朋友借去了沒還來。沒用的時候,它們簡直滿坑,滿谷;書架上排列得整整齊齊的之外,案頭,椅子上,唱機上,窗台上,床上,床下,到處都是。由於為雜誌寫稿,也編過刊物,我的書城之中,除了居民之外,還有許多來來往往的流動戶口,例如《文學雜誌》,《現代文學》,《中外》,《藍星》,《作品》,《文壇》,《自由青年》等等,自然,更有數以百計的《文星》。
「腹有詩書氣自華」。奈何那些詩書大半不在腹中,而在架上,架下,牆隅,甚至書桌腳下。我的書齋經常在鬧書文,令我的太太,岳母,和擦地板的下女顧而絕望。下女每逢擦地板,總把架後或床底的書一股腦兒堆在我床上。我的岳母甚且幾度提議,用秦始皇的方法來解決。有一次,在颱風期間,中和鄉大鬧水災,夏菁家裡數千份《藍星》隨波逐流,待風息水退,乃發現地板上,廚房裡,廁所中,狗屋頂,甚至院中的樹上,或正或反,舉目皆是「藍星」。如果廈門街也有這麼一次水災,則在我家,水災過後,必有更嚴重的書災。